她们在春风中绽放,她们在奋斗中前行,她们用智慧、勇气和担当,在不相同的领域光芒万丈,发挥着“她力量”。
在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的支持下,进境飞机维修业务蒸蒸日上。高品质的维修服务是境外客户选择来海南进行飞机维修的主要的因素,而高品质的维修服务,除了修东西的人的精湛技术,也少不了客服团队的高效支撑。唐思捷,就是来自大新华飞维商务部客服团队的一员“巾帼女将”。
2017年夏天,唐思捷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加入了海航技术大家庭。八年的时间,她从一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已经成长为一名对工作认真负责,能够独当一面的客服人员,同时她也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在她看来,党员不单单是一个身份,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她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待每一单维修业务,她都全力以赴,在工作中积极落实“变、干、实”工作总要求,以实际行动为境外维修业务贡献力量。
在2025年初,她参与了海南自贸港首单蒙古进境飞机维修业务,首次接待来自蒙古的客户,她倍感压力。然而,压力未能阻挡她前进的脚步,反而让她更加坚定地迎接挑战。她耐心地了解客户的每一个需求和期望,同时与维修团队紧密配合,反复沟通确认,将客户的需求转化为一张张落实的工卡,最终赢得了客户的赞许。她用智慧、耐心和热情,成为连接客户和维修团队的重要桥梁。
梁玉喜于2007年加入海航,现任附件维修事业部计划控制中心附件维修控制主管,主要负责部门经营数据的统计分析(包括收入、成本、利润等)以及航材付款核销等工作。她秉持“了解每个数据背后的含义,确保数据准确可靠”的工作信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曾获得“业绩明星奖”“附件维修事业部工匠”称号。
在日常工作中,梁玉喜持续践行“变、干、实”的工作总要求,逐步提升附件维修数据的准确性。她还热情参加一线生产单位的六项部件维修业务(娱乐手柄、电气类消耗件、耳机插孔、救生类部件、机械类消耗件、机轮刹车类部件)的后台支持工作,为附件外委业务的回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2023年和2024年,她参与了海航技术与霍尼韦尔签署的SETTLEMENT AGREEMENT协议的谈判,负责提供数据支持,为谈判的顺利推进发挥了关键作用。
梁玉喜不仅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还热心公益事业,作为部门的EAP(员工心理援助计划)讲师,她多次为有工作所承受的压力的同事提供心理疏导,帮他们舒缓情绪、缓解压力。此外,她还是海口多个心理机构的心理援助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在12355海南青少年服务台提供公益心理咨询,帮助有心理困扰的来访者。
自2019年加入海航技术以来,任锐始终将“日日自新,方能百舸争流,奋楫争先;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从初出茅庐的学徒慢慢成长为业务骨干,她始终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学习之心,在数据采集员的岗位上不断精进专业技能,以初心为笔,书写属于自身个人的奋斗篇章。
任锐深知,维修工作关乎飞行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引发难以处理的后果。因此,她对待工卡上的每一项数据都一丝不苟,反复核对,确保数据精准无误地录入系统,为飞机维修数据的准确性保驾护航。
在一次ELB审核工作中,任锐凭借日积月累的丰富经验和高度专注的工作态度,敏锐地捕捉到一个极其隐蔽的数据异常,这一细微问题若未被及时有效地发现,非常有可能干扰后续维修流程,导致工作陷入被动,甚至埋下安全风险隐患。任锐察觉缺陷后,立即向上级汇报,并积极协助技术团队展开全面排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化解难题,推动了维修任务的顺利进行。
任锐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即便身处平凡岗位,只要全力以赴、恪尽职守,也能在点滴工作中创造非凡价值,她的专业态度和敬业精神,为公司的稳健发展与安全运营夯实了根基。
2015年6月,于歆宇踏入航空维修行业,成为云南维修基地维修控制中心的一名机械员。她凭借女性独有的细腻与坚韧,在飞机故障管控、维修方案优化等工作中屡创佳绩,成为护航飞行安全的“隐形卫士”。
于歆宇始终将“零保留”作为工作目标,以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将单机保留率精准控制在合理区间,大幅度的提高航班运行效率。在某次飞机前厕所垃圾箱投掷门故障中,她主动提出以修代换的创新方案,积极与工程师沟通维修方案,最后以填胶并安装钢丝螺套的方式完成修复,不仅成功解除了厕所禁用的运行限制,还大幅节约了航材成本,确保了旅客乘机的舒适体验。她的智慧与担当,为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在某系列飞机“燃烧室孔探”的保留专项工作中,于歆宇多次挑起重担,提前与多部门协调停场、准备工具与航材,为一线修东西的人执行工作提供全方位的后台支援。她的专业与敬业,多次获得客户航司的感谢信以及基地的表彰。
于歆宇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女性的力量。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她用专业守护安全,用敬业传递温暖,展现了新时代巾帼的风采。(海航技术供稿)